距离展会开幕0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长环会办公室

联系人:丁小忠
手   机:13983957410 (微同)
电   话:023-63202811     

传   真:023-67195026

邮   箱:2329190995@qq.com


获取更多信息,请搜索“长环会”公众号。






在线咨询

新闻动态 » 环境执法与环境应急工作怎么做?立足4个方面下功夫

10月9日,在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以下简称“执法总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执法总队党委副书记、政委李松就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2023年环境执法和环境应急三季度工作总体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图片


图片


“高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高标准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主力军,高质量打造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生态环境执法标志性成果。”李松说,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生态环境部的全面指导下,在局党组的带领下,执法总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美丽重庆建设大会精神,助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李松介绍,推动做好环境执法与环境应急工作要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保持严的基调,精准科学依法执法取得新成效、跃上新台阶


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持续开展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2023年以来累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26件、罚款5786.98万元。


一是川渝联动更加紧密。连续4年组织开展川渝联合执法行动,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600余个,立案查处典型违法案件30余件,协同解决了一批两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根源性、系统性问题,推动两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部门联动更加顺畅。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开展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高中考期间噪声联合执法、自然保护地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立案查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35件、自然保护地环境违法案件11件,高中考期间群众相关投诉同比下降20.6%,生态环境执法“大联动”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行刑衔接更加高效。公检法司环5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公检环3部门连续4年开展“两打”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查处五类重大案件70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5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30件,“两法”衔接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突出惠民有感,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取得新成效、跃上新台阶


迭代升级“人民至上 重庆环境执法在行动”品牌,在持续改善环境、助力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有效回应群众期盼中找到平衡点,以生态环境高水平执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审慎包容有温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执法自由裁量基准,深化“六个一批”分类监管措施,3392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1.2万家企业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法对133起轻微违法行为不(免)予处罚,对77家企业(或个人)实施法定最低处罚,同意84家企业(个人)缓缴罚款1003万元,对79家经济困难企业免除加处罚款458万元,给足市场主体容错空间。


二是监督帮扶有力度。将监督帮扶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抓手,2023年累计选派12批95人次参与国家监督帮扶,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在线监测强化监督中得分名列前茅。同时,自2022年11月重庆纳入国家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城市以来,累计发现并推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149个,平均每轮次18个。


三是靠前服务有态度。深入开展“三送”服务和“四进”活动,对口帮扶33家拟上市企业、139家重点企业和园区,组织1700家企业开展守法培训,2023年以来累计帮扶企业3000余家次,帮助177家企业修复环境信用,系列惠企便民举措赢得群众点赞、企业好评。


注重固本强基,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主力军取得新成效、跃上新台阶


以“全年全员全过程”执法大练兵为抓手,突出实战、实训、实效,不断创新拓展练兵形式和载体,全面提升执法队伍能力水平。


一是数字化转型加速演进。深化落实数字重庆建设“一把手”工程,以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迭代升级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平台,强化数据集成和互联互通,提升大数据、AI研判识别环境违法犯罪线索水平,774家企业完成自动监控建设联网,垃圾焚烧发电、火力发电、水泥、造纸4个行业全面实施自动监测设备数据标记,自动监控数据有效传输率达98.65%、高于国家要求的标准,执法机构和人员活跃率均达到100%。


二是能力本领不断增强。联合市文明办等6部门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组织42个区县1000余人次参与无人机比赛、应急大比武、VR模拟执法、案卷制作技能比武等9项特色练兵活动,按月开展案卷质量抽查评比,举办执法类公务员示范培训班、骨干班培训、岗位培训等,创新实施川渝蓉联合环境执法大讲堂,累计培训1万余人次,全市执法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5%、执法人员持证率达到100%,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增强。


三是装备水平有力提升。达标落实执法能力建设“十四五”规划,巩固提升27个区级生态环境执法支队规范化建设成果,加快推进12个县级执法支队规范化建设,34个区县执法装备均达到国家标准。首批4家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实战实训基地完成建设。


聚力除险清患,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取得新成效、跃上新台阶


深化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为底线,坚持大事不出、小事少出。


一是防范能力再提升。持续推进34个区县223条河流“南阳实践”工作,76条河流完成“一河一策一图”编制。组织排查环境风险企业9758家次,整治隐患506个。


二是应对能力再提升。9月27日在荣昌区高质量完成川渝濑溪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合应急演练,高水平组织黔江酉阳、合川广安、万州石柱利川、开州宣汉、江津永川等5场跨区域联合应急演练,得到生态环境部充分肯定。


三是处突能力再提升。指挥调度处置易引发环境污染的突发事件10起,处置一般突发环境事件1起,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