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环会办公室
联系人:丁小忠
手 机:13983957410 (微同)
电 话:023-63202811
传 真:023-67195026
邮 箱:2329190995@qq.com
获取更多信息,请搜索“长环会”公众号。
王世强 摄
顺流而下,我们又来到渝东门户——巫山,调研长江消落带和长江生态环境状况。 与奉节一样,巫山也位居三峡库区腹心。它拥有“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山水颜值,也经历了县城整体搬迁、居民重建家园的凤凰涅槃。 巫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魏嵬向我们介绍长江水质保护和日常监测的基本情况。同行的巫山同志透露说,魏嵬本人就是长期坚持在一线守护长江的“水医生”,曾被授予2021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魏嵬2005年从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专业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巫山从事长江水质保护和监测工作,十八年来,他和同事一道坚持定期给巫山段长江水域及支流河水“体检”,采样监测、“水华”巡查,跋山涉水,风吹雨淋,足迹遍布巫山县域内长江段及其6条支流,16个监测断面、3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行程超4万公里水路,相当于绕地球一周。 魏嵬的事迹引发我的兴趣,我与他攀谈起来。问及为何选择回到家乡从事生态环保工作,魏嵬笑着说:“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巫山是长江流经重庆的最后一站。作为一位环保人,就要心无旁骛守护好身边的环境,让每一捧长江水回味甘甜,将放心水交给下游城市。” 作为守护一方水土的“水医生”,魏嵬也亲身经历过许多危险的情境,如塌方、高温、车辆打滑等。谈及这些惊险的经历,他说“回想起来还挺提心吊胆的”。但困难并不能阻止他勤奋工作。深耕生态环保领域18年,他动情地说:“现在看着长江的水越来越清澈,基本没有什么漂浮物,人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生态环境里,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据了解,最近5年,巫山境内长江及其支流水质基本保持稳定,长江干流培石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标准。 魏嵬的话语言犹在耳,我的视线望向浩浩汤汤的满江清水,正如纯洁的精灵向东奔流,这同我印象中三十多年前看到的情况已经是天壤之别。再看看两岸青山,满眼青翠,郁郁葱葱的植被像没有尽头的绿色长廊,不停地从我们眼前掠过。即便是平坦处,也是花红柳绿,到处都涌动着春的气息。江与岸连接处的消落带,地势平缓处种植的狗牙根、卡开芦、白茅等多类型植物随处可见,它们像忠诚的卫士日日夜夜保护着长江的水土。 生态环境部门的同志告诉我们:这些植物能在洪水退潮之后迅速复绿。而在这些植物处更高的岸边,种植着成片的粉黛乱子草、狼尾草,再高的地方则种植着晚樱、蓝花楹等乔木,以上不同梯度不同种类的植被和植物,不但很好地保护着长江的水土,也使长江沿岸四季常绿,而且与江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景更美,水也更清。 胡永树 摄 又前往大昌镇光明村调研生态湿地修复项目。年轻的女镇长吴明洋向我们介绍相关情况。 大昌湖,是三峡工程蓄水后在大宁河大昌段形成的湖泊,也是三峡库区面积最大的湖泊。光明村所在的半岛三面环水,状如鹰头嵌入大昌湖。 如今的大昌湖碧波荡漾,湖面倒映着四面青山,鸟儿戏水游弋。岸上的光明村,以原乡村落、生态农业、农耕文化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已具雏形,有效地带动了村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可多年前,光明村及其所在的大昌湖,却是另一番景致——湖面及湖岸垃圾遍地,周边村镇的污水未经处理便排入湖中。与此同时,三峡水库丰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在大昌湖湖岸形成了落差30米的消落带。枯水期,周边村民就在消落带上种菜、养猪和鸡鸭;丰水期,菜地残留物、畜禽粪便就被带入水中。 此外,三峡成库之后,随着水位抬升,大宁河航道得到改善,两岸还出现了石膏厂、砂石采挖和粉碎厂等20多家以河砂石为原料的加工运输企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大昌湖水质越来越差,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为了改善大昌湖生态环境,近年来,巫山关闭了大昌湖周边的污染企业,治理养殖企业,整治规范沿湖所有排污口,确保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依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专项资金,对大昌湖生态进行保护与修复。通过治理,如今大昌湖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部分月份甚至达到Ⅰ类。鸟类种类由以前的131种增加到143种,每年到大昌湖越冬的雁鸭类大中型游禽和涉禽达1万余只。 吴明洋说:“大昌湖的生态保护工作目前还在继续,正在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下一步,大昌湖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将建立智慧化的动植物监测系统,建设科普宣教馆,通过VR虚拟系统模拟大昌湖动植物生态环境,初步达到智慧湿地建设目标。” 我享受般漫步在大昌湖畔,眼前湖光山色,春光明媚,如入画廊。村前村后,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灿若云霞、香气扑鼻。大昌湖周边,到处花红柳绿、鸟鸣蝶舞。宽阔的湖面,清澈如镜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水下的鱼儿清晰可见。我们被眼前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彻底陶醉了,谁能想到脚下这片曾经污浊脏乱的地方,如今却成了“重庆市美丽河湖”和“重庆市最美生态打卡地”呢? 采风的最后一站是广阳岛。广阳岛原称广阳坝、广阳洲,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明月山、铜锣山之间,距离市中心11公里,面积6.44平方公里,是长江上游的一个沙洲岛。 由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生态地位突出,曾几何时,这里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和其他众多商人争金逐利的理想之地。 痛则思变。2017年8月,重庆踩下商业开发“急刹车”,叫停广阳岛30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将广阳岛定位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并以广阳岛为核心划定168平方公里广阳岛片区整体规划建设。经过数年的系统保护修复,广阳岛再现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绿草如茵、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江画卷。 那天上午,烟雨迷蒙。我漫步在广阳岛上,仿佛来到世外桃源:濛濛细雨之中,满眼青葱翠绿,长江的水和天空飘来的雨雾,在春风的吹拂下不断汇合、交融,将天地融合成水天一色的世界。岛上绿草茵茵,花团锦簇。江岸边,厚厚的植被像一张巨大的绿色保护网,紧紧地覆裹着岛岸边的泥土和沙石,长江从岛的岸边汤汤流过,丝毫不见混浊痕迹。远处不时有船舶在江上穿梭来往,江的对岸则是同样青翠的山峦和原野。此情此景,不由让人联想起李清照《渔家傲》中的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壮哉长江,中国的母亲河!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阳光的照耀下,你终于凤凰涅槃,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将为你纵情讴歌,为你深深祝福,愿你永葆青春与活力,福荫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直至千秋万代! 杨晓升,《北京文学》原社长兼执行主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失独,中国家庭之痛》等各类作品数百万字。近年所著中篇小说《红包》《介入》《身不由己》《天尽头》《疤》《病房》《宝贝女儿》《龙头香》《海棠花开》《阴差阳错》等被多家报刊转载或入选多部年度优秀作品选本,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身不由己》《日出日落》《寻找叶丽雅》,散文随笔集《人生的级别》。长篇报告文学《只有一个孩子》曾获2004年正泰杯中国报告文学奖和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科技忧思录》获新中国六十周年全国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失独,中国家庭之痛》获首届浩然文学奖。中篇小说《龙头香》获第二届“禧福祥杯《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