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环会办公室
联系人:丁小忠
手 机:13983957410 (微同)
电 话:023-63202811
传 真:023-67195026
邮 箱:2329190995@qq.com
获取更多信息,请搜索“长环会”公众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步入新阶段,重庆如何将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近日,重庆市举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这也是重庆“新春第一会”,具有“风向标”的重要意义。 会议指出,要聚焦目标任务,抓好“十项行动”和重点任务清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实现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能级大幅跃升在内的“六大提升”,即城市能级大幅跃升、基础设施能级大幅跃升、产业能级大幅跃升、改革开放能级大幅跃升、生活品质能级大幅跃升。 在“十项行动”中,特别提出要着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实施生态系统保护,持续开展污染治理,加快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会议提出,要全力培育建设现代化重庆都市区,着眼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强规划统筹,增强核心功能,提升人文气息,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加快打造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 要提速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国际性的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多元化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建立可持续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强化科创赋能,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和竞争力。 要大力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 要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两群”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会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作了题为《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交流发言。 据介绍,2020年以来,重庆携手四川方面强化“上游意识”、共担“上游责任”,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为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系统抓,着力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累计签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近100项。 在围绕生态修复方面加强协作,协同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提前完成1.5万余艘渔船、近2.7万名渔民退捕上岸。联动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280余万亩,协同生态修复长江干支流沿岸废弃矿山7000余公顷。在围绕环境保护中聚合力,协同立法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共同投资20余亿元在铜钵河、琼江等跨界河流实施110余个治理项目。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响应标准,开展蓝天联动帮扶6轮次,协同推动两地120家水泥企业精准错峰生产。 余国东表示,2023年,重庆将持续加强成渝地区生态环境管理协同、措施协同、政策协同、能力协同,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能级大幅跃升,让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重点围绕共商环境管理,着力打造生态环保协作样板;共抓生态保护,持续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共治跨界污染,助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共推绿色发展,全面探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等方面进行落实。 来源 中国环境报 编辑 刘凌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