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展会开幕0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长环会办公室

联系人:丁小忠
手   机:13983957410 (微同)
电   话:023-63202811     

传   真:023-67195026

邮   箱:2329190995@qq.com


获取更多信息,请搜索“长环会”公众号。






在线咨询

新闻动态 » 环境企业共探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产业未来

环境企业共探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产业未来

时间:2022-12-13 09:36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徐冰冰整理

  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于环保方面,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先后两次重点谈到“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为中国的环境产业指明了方向。

  11月9日,“2022(第十四届)水业热点论坛”在上海开幕,当天晚上的白玉兰之夜召开了“学习二十大精神,环境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方向”主题沙龙活动。来自业界的50余位嘉宾参加了本次沙龙,“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秘书处秘书长/E20研究院副院长肖琼主持了本次沙龙,她指出,“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是大家翘首以盼的事情,为各行各业指明了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懂、弄通“二十大”精神对于环境产业找到正确的未来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670481769470841.png

  以下观点未经发言嘉宾确认,仅供参考。

  二十大之后,环境产业的未来在哪里?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傅涛首先以“二十大之后环境产业的未来在哪里”为主题做了个人观点分享。傅涛指出,“二十大”影响每一个人,影响每一个企业。读不懂“二十大”,企业的发展可能会走弯路。E20环境平台是做实业的公司,曾组织深入学习“十九大”,其中谈到的“高质量发展”,对公司的业务启发非常大,也非常受益。“二十大”后,又组织学习了二十大报告内容和精神,以此更好地指导业务发展。

  “二十大”定义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备中国的特点。环境产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之一。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很难理解环境产业在干什么。中国式现代化是“三个融合”,是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人民至上的现代化。中国去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是在14亿人温饱满足的情况下提出的,这是一个大前提。如果不理解人民至上,不理解以人民为中心,可能会误导环境服务行业。

  第二,尊重自然的现代化。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粗放式发展的现代化,而是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三,尊重别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以掠夺别人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工业文明,中国和所有国家都是伙伴关系,哪怕他们的国家比我们小很多。中国不会高高在上,而是与他们公平做交易,平等尊重别人。

  第四,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追求物质文明,还追求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不是GDP高了就是现代化。

  第五,长期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追求一时的现代化,现代化建设是很长的历史。

  傅涛认为,“二十大”的召开对环境产业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公共服务战略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此,中国不会再大规模地提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了,做基础公共服务会碰到天花板。环境服务的高质量升级,就好比大学的食堂。大学食堂的一楼是基础服务,二楼是小炒,三楼是点餐,四楼是舞会。一楼的标准不可能再提高了,保证所有的学生买得起饭就可以,就好比达标排放。享用美好生活必须上二楼。一楼的标准是国标,二楼的标准是领跑者标准。基础公共服务也是这样一种逻辑关系,这是环境产业的发展方向。如果企业是做基础公共服务的,增长速度不会太快,PE也不会太高,因为没有空间了,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产生的结果可能是资产的转移。

  环境产业和人民至上密切相关,我们的基础服务就是人民利益。无害化治理是人民利益,资源化、商品化不仅要有人民利益,也要追求商业利益。民营企业的空间是往上走的,必须要上二楼。要做领跑者标准,要定义未来,定义美好。不是把污水仅仅处理到不臭不脏就可以,还要把臭味治理成香味,把噪声变成音乐,变成美妙的鸟语花香,这是美好生活。治理处理成不臭,不是美好,温饱不可能成就伟大的公司,只能成就一个能够活着不死的公司,我们自来水早就经历了这个转变,观点供大家思考。

  第二,系统理念。系统理念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施治。很多城市是分割的,各个板块分别做细分领域的规划,如污泥做污泥的规划,再生水做再生水规划等,未来这种大型单向规划会变少,更多地是区域性系统施治,污染物协同施治。这在十九大之后,已经有体现了。“坚持系统观念”是“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坚持”之一。

  第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未来五年,安全的重要性要高于效率。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效率,只要有一部分资源坚持市场配置,就有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后BOT时代很快到来,合同到期之后,谁来运营资产?资产一定回归政府,但是资产的运营会有一些市场空间。

  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是强力度,也是真心的,民营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着关键地位。民营企业只要在自己的且正确的赛道上就可以毫不动摇,但站错了赛道,拿了人民的资产,就要归还。因此,资产的变化是比较清晰的,服务的变化一定走向专业化。

  第四,绿色、低碳、循环是必选项。原来做环保,做的是末端治理,未来末端治理没有多少空间。今年3月份,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已经指出了方向,未来环境治理不能只做末端,必须成为价值中心。如果还做末端,很容易掉进低收入估值陷阱里。

  所谓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你要少花钱、甚至赚钱做环保,不能只花甲方的钱去做,那样你就是成本中心。以前可能只是满足于把污水处理干净,未来行业应该思考如何往后延伸,怎么去为工业做绿色服务,为城市做绿色服务,做低碳服务,做循环服务,这可能是环境产业未来的方向,这些工作更加具有挑战性。

  之后,诸位嘉宾围绕沙龙主题进行了各自的分享和讨论。

  树立系统思维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辰认为,应该树立系统观念,“十九大”“二十大”都强调系统观念。环境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现在做着做着给割裂了,只做到某一个点上的系统协同。同时,做产品化也要从顶层设计上树立系统观念。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骅表示,二十大报告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定义了“中国式现代化”,有一句话和行业息息相关,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首先,污水处理传统上都叫水污染处理,治理的是水污染,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系统谋划、系统施治、相互融合。无论是和自然环境,还是和社会人文环境相融合,可能这才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选之路。水生态目标下的污水厂,要想走绿色低碳,要想达到和谐共生,必须是系统施治。其次,环境治理服务还要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我们现在所做到的最多是共生,还不和谐。怎么做到和谐共生?我自己的理解是融合,要融合在一起。

  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霖指出,“二十大”的召开确实是一个大势,在这个大势面前,我们个体都不能违背。未来民企该怎么做?有没有希望?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张春霖从业27年,有着很深的体会,他强调,以前我们靠一技之力,能够把一个公司从0做到1,从1做到10甚至100,甚至上市。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下行不行?创新可能很厉害,但不一定找得到突破的路。总之,在大势面前,我们要坚定地跟着党走,然后才能够有突破。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左健博士左健表示,首先,地球是一个村,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河流不是按照行政疆域分布的,五十年前日本已经把所有的国土划成130个流域,按流域进行治理。每五年做一个实施计划,现在他们已经做了50年,决心非常大。因此,黑臭水体治理,将双碳纳入到环境治理中来的时候,一定要有系统思维。

  晓数绿景(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赵亮指出,晓数绿景主要做双碳咨询和碳管理系统,包括碳资产开发。双碳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一定要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它是整个产业链,包括一个企业全部的生产流程

  绿色低碳成为发展的必选项

  张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中很重要的内容。当初习总书记还是国家副主席的时候,就做出批示,要求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张辰2010年也曾参与安徽省和浙江省的生态补偿机制方案的编制。他认为,未来,生态补偿机制肯定还会进一步推进。推进绿色低碳这项工作,要深入研究,做到可量化,可产生效益。碳汇交易是有效益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产生效益,就是因为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还没有建立,比如碳核算标准的建立。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不能照搬国际的经验,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中国的实际践行中国式的现代化。

  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建强表示,要想活下去,还是要找到新的路,在绿上下功夫。在现在政府财政紧张的大环境下,企业还是要继续做绿色低碳的事情,把已有的项目维护好,做成标杆。

  雷茨智能装备(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淑琴表示,绿色增长、减污、生态、降碳是未来环境产业的发展方向,雷茨现在也在进行绿色转型。

  尚川(北京)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海涛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低碳研究中心于2010年成立,致力于研究污水处理低碳方向。低碳产业未来可能会朝碳监测与核算、设备设施评估、工艺优化运行、低碳建设(污泥稳定化、清洁能源回收利用)这四个方面发展。

  通过创新降低成本,创造价值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陈广表示,我们一直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守江山就是守人民的心。”人民的心是什么?就是享受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如果用更经济、更便宜的价格让老百姓能够买到温饱的食品,给他们提供性价比高的公共服务,对他们来讲也是一种高质量发展。前段时间看了一个视频,其中提到“成本价值模型”,成本、价格、价值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价格在中间,左边是成本,右边是价值。如果价格不变,有两种方法可以获得更高的价值,一个是把价值往右移,价格可以稍微高一点。还有一种方法,创造价值,定义价值,把成本往左移,创造性地削减成本。 陈广认为企业家应该思考如何创造性地帮企业降低成本,这也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淑杰认为,创新可以带来利润区,在场景内,在大的需求下挖掘利润区,一定是用创新的方法产生的。在大的公共需求池子里,可能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我们是否能找出创新性的办法,把成本降低,把价值做大,这样就可能会诞生一些利润区。创造价值的方法唯有创新,即使是蒸蒸日上的行业,如果没有创造价值,也不一定能赚到钱。

  左健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在城市已经建了很多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今后更多的是存量资产的精细化。将来能够降低成本的,精细化的,小而美的技术很有发展机会,因为降低成本就是赚钱,而且是更轻松地赚钱。

  上海世浦泰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白海龙指出,民营设备公司要聚焦国企、央企进不来,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对创新要求比较高的板块。

  成都美富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群英用“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形容这个行业,她表示,吃到的每一口肉,都是把战略和战术定在政策之前。如果政策出来了,我们还在考虑怎么做,我相信这个企业可持续发展力是非常弱的。企业想超越现在的增长,一定来自于有意义的价值创新。极高的服务体验,极低的价格,这其实也是创新,因为环保行业的创新肯定是来自于应用,而不是盲目的创新。

  河北协同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次新波指出,国家的政策推进快,企业的应对也非常快,比如焦化行业几年前环保做得很差,但是只用了五年时间,就已经非常先进,废水全部得到回用。环境产业怎么走?从工业水处理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环保就会变成企业的服务业,而不是单纯的环保,这是做这么多年环保的感想。

  傅涛最后总结,首先,系统施治不是民企的事,连国企都做不了,有可能央企可以做,因为它不是商业行为。其次,我们在系统之间,做的要有价值。要看市场是不是真市场,需求未必是市场,治理海洋是需求,治理农村是需求,好多需求,如果不付费,那就是只有需求,没有市场,或者是阶段性市场。企业是跟着市场走的,不是有需求一定要上,就是刚需也不一定,刚需不付钱也不行。第三,从产业角度看,第一阶是环保产业,第二阶是环境产业,第三阶是绿色产业,第四阶是两山产业。至少到了绿色产业阶段,不能再只是帮助甲方做无害化治理,还要帮它做清洁生产,做资源化,帮它省钱,甚至赚钱。环保要迈出自己的步伐,这是一个大的路径。第四,如果你有产品,国际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现在中国的双循环,是以自己的内循环为基础,然后外循环,意味着我们要有自己的国标。

  环境产业在高质量的发展中有未来,它的未来在哪里?就是用产品化让你的高质量落地,如果没有产品,在未来的市场,无论做服务、技术还是设备,是很难生存的。


    
返回顶部